来源:腾氏水产商务网 时间:2025-03-25 09:19:54 查看:
去年底,广东珠三角的晴好天气为虾农送上“开门红”,稳定的天气让养殖成功率普遍攀升。然而,当春夏之交之际来袭,棚尾虾的“生死劫”才真正开始——水温波动、病害高发,稍有不慎便可能颗粒无收。
“真正的好模式,是要在天气恶劣时也能‘养得住’。”
养殖户龚万强一语道破关键。从亩产1200斤到2300斤的跃升,料比直降0.2、养殖周期缩短半个月,他的秘诀在于深水养殖+底氧设备+智能投料机。而养殖户易琼义更是直言“以前养到30、40、50头就发病,现在25头只是起点”。
当传统养殖还在“靠经验摸索”,这场从珠三角掀起的“养殖革命”,正在悄然刷新行业的纪录……
司前镇三益村龚万强:“能够养出来的模式才是好模式,否则讲得再好听也没用。”
龚老板从2021年开始养虾,如今管理着200亩虾塘。据介绍,其中50亩旧塘冬棚虾已顺利完成收虾,总产量超过11.3万斤。“这批虾每亩放7万-8万尾虾苗,平均亩产约2300斤,有的塘最高亩产达到2500斤,苗种成活率超过9成,出虾规格稳定在25头左右。现在底氧、投料机都装好了,我计划将每亩投苗量提高到10万尾以上,把产量慢慢提上去。”龚老板说道。
回顾初期养殖,龚老板的塘口平均亩产只有1100-1200斤,最高不过1500斤。他坦言,因为之前的模式走不通,产量一直上不去,加上周围一些更早尝试新模式的老乡都养成功了,所以他毅然决然决定改变原有的模式。
据了解,龚老板过去采用浅水养殖时,单斤成本虽比现在低1元左右(白水塘约11元/斤,冬棚12-13元/斤),但亩产仅1000余斤。自三年前改用旺渔深水养殖模式后,白水塘成本是12元/斤,冬棚虾成本13-14元/斤,但亩产实现翻倍增长。
谈及管理心得,龚老板总结出三条经验:每日观察塘底水质、紧盯天气变化调整策略、及时补充水体营养。他特别强调模式革新带来的管理变化:
一、深水养殖配合底氧设备增强了虾的抗应激能力,从前遇到天气突变或"白撞雨"容易翻塘的情况得到改善。
二、用中渔360°风送投料机替代人工喂养后,料比从1.3降至1.1。即便是长速较慢的冬棚高抗苗,120天养殖周期也能保持1.1的料比。同时,通过定时定量投喂解决了虾生长不均的问题。
三、把预防做到养殖工作最前面。下苗8天左右就开始做预防工作,等到清罾时虾的体质就比较好,相对而言病毒风险也降低很多。
整个模式下来,每斤虾饲料成本降低2元,养殖周期缩短15-17天,饲料和动保支出同步减少。龚老板笑称:“如今在司前养殖区,超过8成养殖户用上了中渔360°风送投料机,老乡们时常交流经验,效益有了很明显的提升。”
司前镇三益村易琼义:“规格25头只是基础门槛,接下来要养更大规格的虾。”
易琼义是三年前开始养虾的,在此之前没有水产相关的养殖经验。自去年开始采用旺渔健康养殖模式后,连续几造虾都大获成功。
“去年的头棚就达到了亩产2000斤以上,最高的塘亩产2200-2300斤。今年冬棚虾已经卖完,出虾规格24头,养殖周期100天,平均亩产约2000斤。”易琼义告诉我们,虽然每口塘产量有差异,有的高产有的稍低,但主要是因为塘口条件不足,还没有安装底氧机,能达到这个产量已让她感到十分惊喜。
回想以前的冬棚养殖,易琼义坦言,因为缺乏技术和经验,经常规格在30多头,甚至40多头、50多头时就开始发病,不得不提前出售。
随着司前镇一带,采用旺渔健康养殖模式养殖成功的案例越来越多,易老板通过老乡介绍开始接触了解广东旺渔的产品和模式。
“韦总根据塘口的具体情况为我们设计了方案,包括消毒流程、放苗细节、日常管理,甚至投料机等硬件安装。自从韦总指导后,我们学会了观察虾的肠道状况并进行调节,现在养殖过程顺利很多。即使出现问题,稍作调整就能恢复,虾的生长速度也更快,能养到20多条规格。”易琼义介绍,“因为我们塘的基础条件不算特别好,所以放苗密度稍微疏一点,一般都是5万-7万尾/亩,这次抓虾一共抓了8万斤虾,按照总用料量算,料比在1.2以内。今天早上卖的这批冬棚虾规格24头,价格19.5元/斤,成本12-13元/斤。”
“投料机是去年开始装的,之前老乡用的柜式养鱼的投料机料比1.5,现在改用中渔360°投料机后效果更好,料比至少降了0.3,甚至更多。投料机可以持续少量投喂,虾吃得更多,撒料的范围更大,虾长得更快更均匀,也减少了饲料浪费和水质污染。现在一个人就能管理五口塘,轻松很多。”据了解,目前易琼义的塘口只增加了投料机,计划后续结合这个模式把底氧系统配备齐全。
易琼义笑称,早些年能养到30头以内都算是养得很好的,自从跟了韦总这套模式,现在规格25头只是基础门槛,接下来要养更大规格的虾,希望可以做到亩产3000斤,甚至更高。
据广东旺渔副总经理韦林生介绍,像龚老板、易老板这样将亩产从过去的1000余斤逐步提升至2000斤以上、3000斤以上,甚至4000斤的客户很普遍,司前镇一带近2000亩虾塘中至少有7成都采用了旺渔健康养殖模式,通过病害精准防控、设备科学配置和管理流程化,提升成功率与产量。
韦林生介绍,硬件设施是旺渔健康养殖模式的基础。根据旺渔模式的设计,投苗密度与产量都是根据硬件设备为依据。例如,塘口仅配备普通增氧机而无底部增氧设备,亩产通常设计为1500-2000斤;若加装底部增氧机,亩产可提升至2500斤;在此基础上,若进一步配备360°风送自动投料机,亩产则能设计到3000斤以上。此外,池塘水深也是关键因素,水体深度越大,承载能力越强,产量设计可相应提高。
设备配置与产量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