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塘还顶得住吗?新棚单棚最高产超2600多斤,正宇打出一张新牌

来源:腾氏水产商务网 时间:2025-04-28 08:52:34 查看:

2024年9月21日,正宇集团在江门台山启动了100亩的小棚虾实验项目。短短几个月,这个“试水”之举就交出了一份令人满意的成绩单:新棚单棚最高产量超2600多斤,最低1786斤,投苗60000-69000尾,最快的池78天达21-23头/斤的规格。


对于熟悉南美白对虾养殖的人来说,这不是“运气好”能解释的成绩,而是模式、技术与时机的高度耦合,是对旧认知的突破,更是对未来趋势的预演。


4f85ee32a6e0403b975ec5a437d4ffaa.png


第一年养就能赚钱,说明问题出在“模式”


近年来,行业见证了小棚养殖从被质疑到大规模地扩张。正宇集团在江门台山的小棚虾养殖实验项目取得的突破性成果,确实颠覆了传统南美白对虾养殖的认知。总经理袁宁旺称其成功可归结为以下几个关键因素:


一、模式创新:小棚养殖的“场景重构”


a、环境可控性:小棚模式通过封闭、半封闭环境,有效隔离病原、稳定水质(温度、溶氧、pH等),减少天气波动影响,解决了外塘养殖不可控的痛点。


b、高密度与高效率:新棚单棚最高产量超2600多斤,最低1786斤,投苗60000-69000尾,最快的池78天达21-23头/斤的规格(饲喂虫浆水花奶和营养、肥水),表明单位产能显著提升,养殖周期缩短,资金周转更快。


9e8826dfcb78154943a15de28bc09504.png


c、低风险新棚首年盈利:传统新开塘需1造养殖适应,而小棚模式通过数据化、标准化管理实现“首批即盈利”,验证了其可复制性。


5704cf60bad74f504434ce2d00ddfed2.png

二、时机与市场策略


在对虾养殖的微利时代,尤其是新棚、首次养殖,按经验来看,能不亏已是幸运。但正宇不是“险胜”,而是“高开爆发”——正宇集团基地78天出虾,15-23头/斤规格,养殖棚产在2100-2600多斤,这样的成绩足以给了广东本来低迷的养殖行业提振了信心。


袁宁旺认为,养得好不如卖得好,避开投苗和出虾高峰期,错峰卖虾,避开风险,赢得好价格。首批78天速成后,“2024年12月又成立沙栏100亩作为正宇试验基地,开始第一造,我们公司第一次养小棚就赚了300多万。”


正如袁宁旺所言:“小棚并不是你换个场景,而是从根上改变了认知方式。”


三个版本齐头试验,“宁旺3、5快大养殖模式”胜出


正宇集团台山小棚实验基地一共测试了三种养殖模式:


• 正宇(正宇快大养殖模式)


• 宁旺(35快大养殖模式)


• 天下渔旺(58快大养殖模式)


9fb56607b53a58319b0aafae7267b29b.png


最终实践证明,“宁旺35快大养殖模式”最为突出,其核心是“三大注重,五大预防”。



袁宁旺坦言:“要想对虾养殖快大、稳产、高产,单靠饲料不够,一定要使用一些促消化和营养高的动保产品。”像虫浆(发酵酶解产品)、粉剂发酵饲料、软颗粒料、肝胆保护组合(维C、多维、中药)、护肠组合、抗弧菌组合、培菌组合等,都成为我们实现快大的“核心抓手”。


638810c8fb9d53e6cd8a9aca06ebb0cc.png

(左)为正宇集团总经理袁宁旺,(右)为正宇台山棚虾实验基地负责人孙亮亮


对传统认知的冲击:在小棚,亚盐真的不用怕?


袁宁旺直言:“在广东台山的小棚里,亚硝酸盐超标根本不用管,它自己就会消失。”这在正宇实验基地得到了验证,也颠覆了我几十年来对水产养殖有关亚硝酸盐的认知。


关键在于盐度。实验数据显示,只要棚内盐度维持在10格及以上,虾对亚硝酸盐的毒素耐抗性显著提升。亚盐不再有致死的威胁,而且亚硝酸盐将会在55-65天左右自动消失。相反,在低盐度区域,如珠三角的一些负格或0-6格盐度的区域,即使亚盐不高,虾也极易出问题。


这一发现,有可能彻底改变我们对“水质调控优先级”的排序——在小棚养殖中,盐度优先于药物控制亚盐,这将会省下一笔不少的降亚硝酸盐费用。


可控性、安全边界和成功率,小棚“三连胜”外塘


袁宁旺认为,在南美白对虾养殖模式“小棚会干死外塘、大棚。”这话虽然听起来激进,但结合现状来看,的确有深意。


• 第一:小棚风险可控。一张棚爆就爆,不牵连,损失几千或一万多;但外塘一爆,五亩至十几亩就遭殃了。


• 第二:小棚水源稳定,全程使用地下水或大海水,不经过小河小渠,避免外河带病,比如虹彩病毒、EMS、纤毛虫、镰刀菌等等细菌性病害在小棚基本不易出现。


• 第三:小棚环境封闭,调控灵敏,出现问题使用动保见效快,无“靠天吃饭”问题。


此外,从卖虾运输端看,低盐度虾无法长途运输,而高盐度小棚虾盐度高、壳硬、品相好、存活高、市场更愿意接受;今年行情已明显反转:小棚虾比低盐度外塘、大棚虾的收购行情贵1-2元/斤!


随着工厂化、小中棚养殖成功率和高产的出现,虾价必然会常态化保持13-20多元的价格,外塘靠天吃饭的养殖模式必然无法支撑,然后加速资本大量进入,实行渔光一体、自动化和机械化进程,这些也是小中棚、工厂化模式干死外塘和大棚土塘的原因。


7e0f738963fcbd5a6a89624c4bf2587c.png


技术沉淀+产品验证,实验基地是走向市场前的关键试金石


“其实我之前一直做外塘实验,积累了很多的养殖经验,没想到外塘的经验一套到小棚,效果更好。”袁宁旺总结称:


2024年8月到现在(2025年4月),虽然广东有不少地方出现了单棚高产(4000多斤),但大部分整体产量不容乐观,当时我们公司做这个实验基地的初衷并非只为养虾挣钱,更重要的是为了产品质量和模式的验证,以及技术沉淀;无论是虫浆水花奶、正宇虾黄金、正宇多元发酵料、还是保肝健体组合,还是总菌高碳、低菌低碳或氮碳中和,每一样都在小棚里得到了精准对比和数据反馈,才让“35快大养殖模式”真正从概念走向可复制的实战路径。接下来,公司将会购买及租赁更多的小棚,为更多的现代化养殖模式提供可复制的实验数据进行考证。


从正宇集团实验基地的数据来分析:正宇集团天下渔旺基地43张棚总投入108万元,总单棚均产量2089斤,单棚动保用量在3486元;正宇实验基地53张棚总投入110多万元,单棚均产量2238斤,动保成本2100元左右,整体成功率达到了98%,我们在凯旋机械安装的试验投料机测试40天的棚,得出了0.91的料比。


行业启示:传统养殖的升级方向


在饲料成本高、病害频发的背景下,可控环境+高技术投入、硬件设施投入后的模式或成主流。


养虾行业,不缺经验分享和模式推广,缺的是可以复制的“好案例”。正宇的小棚虾实验基地,验证了小棚养殖在可控性、高产出、低风险上的系统优势,也为行业提供了一套可以实操复制的方法论。


随着水产养殖业从传统模式转向“精准化、机械化、智能化、工业化”转型,未来,会有更多像正宇这样勇于探索、敢于验证、把技术与产品深度融合的企业涌出,让行业重新洗牌而占据主动,走在前面、走得更远。


Copyright © 腾氏水产商务网 粤ICP备2022082872号
网站声明:站内转载或引用文章若涉及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删除

粤公网安备 4408010200016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