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单品引爆一场论坛!王连顺讲述“粪硫菌”爆火背后的技术核心

来源:腾氏水产商务网 时间:2025-07-14 09:09:30 查看:

在当前水产养殖日益集约、病害高发的背景下,如何从根本上改善水环境、减少用药、实现高产稳产,成为行业持续关注的焦点。


为探寻这一破局之道,2025年7月11日,由圣玛克(新沂)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主办,腾氏水产商务网、当代渔业、长江水产研究所、南京农业大学动物研究所联合主办的“水产投入品体系重构与破局高峰论坛”在郑州隆重召开。


300余位水产企业代表齐聚一堂,共同聚焦行业转型关键议题。论坛上,大连海洋大学王连顺副教授等专家学者带来了前沿研究成果与实践经验分享,其中,以“粪硫菌”为代表的厌氧微生物技术成为破解养殖困境的焦点,为水产养殖的生态化转型提供了全新思路与技术支撑。此外,论坛还围绕小棚虾养殖盈利路径、饲料营养与水产动物健康、水产电商运营等热点话题展开深入探讨,全方位助力行业从“量变”向“质变”跨越。


专家报告


5682a6728e1db536c662c4e266e4f267.jpg

大连海洋大学水产与生命学院副教授 王连顺


王连顺:厌氧微生物底质改良剂的创制与生态应用


王连顺指出,当前养殖池塘普遍面临“底脏、水坏、病多”的困境:粪便、残饵、死草、烂苔等大量有机质沉积于池底,形成“底热”“黑臭”“硫化氢超标”的恶性循环;水体中“三高一低”问题突出(氨氮高、亚硝酸盐高、pH高、溶氧低),化学需氧量(COD)居高不下,导致蓝藻、甲藻频繁爆发,水质极不稳定;最终,底质恶化与水质波动相互叠加,诱发海参漂参、化皮,对虾白便、偷死等多类病害。


“万物分解靠微生物。”王连顺强调,相较于以往重投药、频换水、靠清塘的粗放应对方式,系统构建水体的微生态循环,才是可持续的根本路径。


三层选育四重优化,创制功能性脱氮菌株


在报告中,王连顺团队重点介绍了从海水样品中筛选获得的一株高效脱氮菌M. maritimum 5-JS。该菌株不仅具有快速适应水体环境、短世代时间的特点,还展现出卓越的氮素代谢能力:


●在单一氮源培养中,NH₄⁺-N、NO₂⁻-N、NO₃⁻-N去除率分别达100%、98.45%、100%;


●在混合氮源下,仍保持24小时内氮素全部去除的高效率,且以NH₄⁺-N为首选氮源。


●同时,该菌株适温范围广(25~35℃)、耐盐性强(最优盐度30,40条件下仍有效)、对Mg²⁺、Fe²⁺、Mn²⁺敏感响应明显,具备工厂化养殖环境下的稳定性与经济性。


通过响应面优化实验,团队进一步明确了该菌株在C/N比11、pH8.0、30℃条件下脱氮效果最优,为其在实际生产中的定量投加和系统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与数据支撑。


“粪硫菌”技术:构建生态循环系统的关键节点


王连顺强调,仅靠单一菌株难以维系复杂的水体生态平衡。团队自2018年起提出并系统研发了复合厌氧微生物技术“粪硫菌”,该名称并非指特定菌种,而是依据功能性筛选与协同关系构建的一个“菌群联盟”。


粪硫菌底质改良剂具备以下生态功能:


●快速分解底部有机物,减少粪便、残饵、烂苔转化为淤泥;


●高效清除硫化氢,显著降低“底热”风险;


●增溶氧,改善底层氧循环,溶氧提高0.2~4mg/L;


●显著降低氨氮、亚硝酸盐浓度,提升鱼虾对毒性物质的耐受性;


●水色均衡、水质稳定、菌藻平衡,为养殖创造良好微生态基础。


目前该技术已在海参、鳜鱼、小棚虾、大汪子养殖、螃蟹等多个水产养殖模式中开展生态应用示范,尤其在虾苗标粗阶段表现出优异的稳定性与安全性。



坚持微生物互惠共生原理,推动复合益生菌创新


报告最后,王连顺从生态系统角度提出“复合益生菌设计”的核心理念。他指出,在自然水体中,微生物间的“互惠共生”“相互拮抗”关系极其复杂且难以人工模拟。因此,在创制底质改良剂时,应避免只添加单一菌种,防止破坏水体生态平衡、诱发不良菌群上升;而应强化生物强化技术,通过添加核心功能菌,激活并协同自然菌群,实现更强效、更持久的生态修复作用。


7d9eeb0ec6395f6ed6c841f798c3e70b.jpg

南京农大致润生物技术研究院副院长 朱崇淼


朱崇淼:2025小棚虾养殖如何盈利


朱崇淼在报告中指出,2025年小棚虾养殖正面临规模红利消退后的转型阵痛期,一方面技术升级与全链协同推动产能与效率提升,另一方面市场过剩和环保压力则倒逼行业由“量变”走向“质变”。她强调,小棚虾产量的高低关键在于苗种品系、优质饲料和精细管理,而如何有效应对各种应激,是保障对虾健康、提升产量的重要一环。


为此,她介绍了团队研发的“促长灵”,这是一款由多种有效成分组成的高效促长剂,可协同增效,帮助水产动物抵御应激、维持肠肝健康、促进生长因子分泌和蛋白质沉积,显著提升鱼虾蟹和海参等水产动物的生长速度,降低饵料系数,提升养殖效益。


b95300b7c2dc459a091e5dbe6980839f.jpg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副研究员 刘伟


刘伟:水产动物饲料与健康的关系


刘伟表示,饲料中营养失衡更易导致鱼类脂肪沉积过多,进而引发肝胰腺、肠道等组织器官受损,使水产动物的抗病力下降,疾病易感性增加,严重影响养殖效益。饲料通常由营养成分和非营养成分两部分组成,营养成分包括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和矿物质,直接参与机体的生长与代谢;非营养物质如功能性添加剂、酶制剂、微生态制剂等,虽不直接提供能量,但在调节免疫、改善肠道微生态、提升抗应激能力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例如,葡醛内酯在甲鱼饲料中的应用,能够有效改善其肝脏健康,减少脂肪沉积,提高成活率和生长速度。通过科学的营养干预,实现水产动物生长与健康的协同提升。


e8af12eacade0ec184a17f9ac8e98b8c.jpg

河南雄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廖文家


廖文家:水产电商盈利模式


廖文家在报告指出,水产电商的盈利模式需建立在专业团队的搭建基础上,涵盖素材寻找、投放操作、文案撰写和剪辑制作等关键环节。素材搜集应以深入了解产品为前提,例如需展现水质问题时,可搜索关键词如“有机质”“气泡油膜”;需要展示鱼塘投喂场景,可搜索“撒料”“喂鱼”;表现养殖风险时,则可用“翻塘”“缺氧”“死鱼”等关键词获取素材。通过精细化的内容策划与精准投放,实现转化与变现,是电商运营的核心逻辑。


前排嘉宾


9dc0e33d5c389af8f516e59c7fd09f53.jpg

5bad5bff6b61b952b7418fe8a4205883.jpg


花絮

925966a3ca615f6751e63aa81af6740a.jpg

3555f973ab088d9d8f3b172e8bfed59f.jpg

a15ff75746b33a03ed94d1e808540796.jpg

2d4f666b49cfaca5e5cb72c10ddd1de3.jpg

3a67b75d6abe6693d984aaaa35cb55d1.jpg



Copyright © 腾氏水产商务网 粤ICP备2022082872号
网站声明:站内转载或引用文章若涉及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删除

粤公网安备 4408010200016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