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腾氏水产商务网 时间:2025-07-08 08:57:45 查看:
当过去相对轻松的生意不再,竞争加剧、巨头崛起、存量萎缩的困局中,企业最终该如何破局生存?
在行业整体承压的2025年上半年,渔美康选择通过经营策略调整以及依托“渔美康1号”及今年新增的抗生素体系、病害防控体系等功能性产品,精准匹配龙虾精养、河蟹“六月黄”等特色养殖的需求,实现动保业务10%-20%、功能性饲料超50%的增长突破。
这份成绩的背后,是企业对水产养殖本质的深刻洞察与战略定力。
更值得关注的是,渔美康一直在做多品牌战略布局,“渔美康”、“福美康”、“众允”、“岭海”四大体系分别聚焦动保饲料、功能料、对虾产业链和鳜鲈特种养殖,立志要将细分品种做到极致。
“水产行业的竞争早已陷入白热化,但传统竞争主要集中在资本、营销和渠道的环节,而非技术和研发层面。”渔美康集团总裁刘绍春指出,水产行业需要解决的问题依然有很多。作为企业,唯有沉下心来,把技术打磨好、把产品做扎实、把团队培养强,才能在行业中立足并生存。
渔美康集团总裁 刘绍春
逆势增长,“动保+饲料”双轮驱动破解行业困局
腾氏水产商务网:今年上半年,行业还是承压状态,据您透露,渔美康集团上半年的业绩是增长的,增长的核心驱动因素是什么?
刘绍春:过去三年,我们的压力其实也不小,但是今年公司在经营上进行了调整,渔美康集团上半年的业绩也实现了增长。
动保增量的核心驱动力主要来自两方面:
首先,公司通过经营策略调整,从管理、营销、技术三个维度为经销商赋能,提升了运营效率和市场支持力度;
其次,持续推出具有行业引领性的创新产品,如“渔美康1号”及今年新增的抗生素体系、病害防控体系等功能性产品,在龙虾、河蟹等核心品种上,这些产品精准契合了养殖结构变化和养殖户对龙虾精养提升效益、河蟹“分公母养殖”“六月黄”等特色养殖模式的需求,解决养殖痛点,直接拉动了动保业务的增长。
渔美康今年上半年动保增量大概10%-20%,功能性饲料增量50%以上,在行业层面来看算是不错,但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我相信做好产品、做好质量的前提下,稳定增长是必然的。
腾氏水产商务网:对今年行业的养殖形势以及企业的竞争态势,您怎么看?
刘绍春:从行业整体态势看,今年呈现明显的低开高走趋势:年初受大环境影响,行情相对低迷,但目前淡水养殖品种普遍表现向好,包括小龙虾、河蟹、四大家鱼、黄颡鱼、鲈鱼等。其中,黄颡鱼、鲈鱼、草鱼等品种行情尤为突出。
农牧行业行情有高峰也有低谷,我们不应在低谷期消沉,而是要积极准备,在行情转好时抓住机遇。
动保流程化服务 + 饲料品质坚守与精准防控
腾氏水产商务网:在当前行业形势下,渔美康在动保和饲料板块的具体发展策略和布局是什么?
刘绍春:在动保板块,抓养殖流程管控,为养殖户输送相对科学、正确的养殖流程,并将好的产品融入其中。然而,培养养殖户接受新的养殖流程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并非一家公司一朝一夕就能轻易达成。目前来看,渔美康的1,000多家经销商及其铁杆养殖户对公司有很高信任度。因此,我们在推广养殖流程和技术时难度相对较低。
在饲料板块,我认为行业内能连续多年保持品质稳定的公司极少,这也是渔美康的机会所在。我们的饲料聚焦于功能性,分为两大板块:抗病免疫型和促生长型。促生长型饲料立足于养殖动物的基础营养需求,而非价格竞争。以黄颡鱼饲料为例,市面上7000多元/吨的饲料比比皆是,但我们坚持生产8500-9000元/吨的产品,因为使用低价猪肉粉做原料可能会导致黄颡鱼变色、体质改变甚至引发变色后无法出售的风险事故,而全部采用鸡肉粉和鱼粉作为动物蛋白虽成本更高,却能带来更稳定可靠的品质。我们通过持续示范和试点,让更多人亲眼见证渔美康产品的实际效果和最终的高性价比,积累了良好的口碑,让越来越多养殖户愿意尝试渔美康的饲料。
这就是今年我们在动保和功能饲料板块的布局与发展思路,目前正有序进行。
腾氏水产商务网:从动保到功能料,经过五六年的发展,渔美康功能料品牌得到了市场的认可,能否分享一下心得?
刘绍春:当一个企业有足够的实力时,应该站在行业的高度上,更多地去考虑如何解决养殖过程中的核心问题。我认为现在饲料产业的一大症结在于,许多企业未能长期、稳定地坚持做好自身的产品品质把控,这直接导致了饲料品质的不稳定。对整个养殖业而言,这无疑是一场灾难。
动保做得再好,养殖技术做得再好,如果饲料品质不过关,最终结果一定不会理想。唯有将优质动保、优质饲料、优质苗种和专业技术结合起来,养殖户的成功概率才能大幅提升。因此当渔美康发展到一定阶段时,而市场上又找不到能与渔美康体系匹配的功能性饲料,我们才决定选择自主研发饲料。
起初,很多人对动保企业做饲料是存疑的,大多数人会认为做饲料的企业对工艺流程会更熟悉,但是,我认为当前饲料营养配方的研究本身不是多么高深莫测的技术秘密,核心在于对原料的管控以及在配方上取舍。
首先,在原料管控方面,凭借动保领域的质检团队经验来管理饲料原料,对我们来说有明显优势。原因在于动保原料种类繁多,多至数百种,而饲料原料相对集中,仅十几到二三十种,原料种类越少,意味着执行严格的品质检测更易实现。
其次,在工艺方面,我近年的体会主要有两点:第一,优质的设备是良好工艺的基础;第二,优秀的生产团队至关重要。因为我们有能力也更愿意在团队建设上投入更多。基于这样的理念,组建优秀团队也更为顺畅高效。
腾氏水产商务网:针对病害防控问题,渔美康是否有针对性去聚焦病害,去精准开发更多的功能料产品?
刘绍春:我们确实针对很多病害进行了功能料的开发,像在草鱼、黄颡鱼、南美白对虾和罗氏沼虾上,使用数量已经超过了上万家养殖户。从这些大数据得出的效果来看,我们还是很有信心的。
目前相对比较成熟的是草鱼的病害防控,尤其是越冬问题。实际上,今年的越冬综合症一如既往非常严峻。开春到3月份期间,发病率超过50%,平均损失率高达20%-30%。但是,使用了我们渔美康功能料的客户,几乎不发病。
我用个例子给大家介绍:第一个在湖北荆门的一个镇,去年有31个养殖户。今年发病的只有两家,并且这两家在发病后用了点药就治好了,另外29家完全没发病。像这样的案例越来越多,客户对我们的信任度也越来越高。
还有就是虾的虹彩病毒病,虾的病毒病防控机理与鱼病不同,虾很难产生有效的免疫机制。即使发病后再用药,其产生的特异性免疫效果也非常差。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针对虹彩病毒病和白斑病的预防,通过在饲料中添加一些特定的免疫性物质,发现效果非常好。
另外,在针对孢子虫、弧菌等病毒的功能料的研究还在进行中,目前在某些特定区域或某个点上效果非常好,目前还处于示范性推广阶段。
多品牌协同,专业化分工重构产业赋能
腾氏水产商务网:从渔美康品牌,到福美康、众允以及在广东鳜鱼板块的岭海,集团现在打造了几大不同的体系品牌,是出于什么样战略需要和战术考量?
刘绍春:中国水产养殖品种繁多、模式多样、地域分布广阔,因为行业体量庞大,竞争早已陷入白热化。但传统竞争主要集中在资本、营销和渠道的环节,而非技术和研发层面。作为企业经营者,我们必须明白,商业的本质是专业的人服务于非专业的人。唯有当你的技术和信息更专业、更聚焦时,才能在行业中立足并生存。
渔美康作为后起之秀,若要在存量市场中分得一杯羹并生存下去,必须聚焦于产品研发技术和聚焦养殖品种。没有哪个单一团队能够精通所有品种,但是每个体系品牌的技术、产品、人才梯队都能在所选品种上做到行业第一,那么它一定可以发展得很好。
渔美康聚集了一群与我们理念高度共鸣、并且愿意共同努力推动行业进步、促进行业更好发展的伙伴,通过组建更专业的团队,打造更专业的产品去解决各个品种的各类问题,这也是渔美康当前整体战略布局的核心考量。
腾氏水产商务网:这几大体系在业务分工和发展协同上,如何去平衡与协调?
刘绍春:渔美康现有四大体系:渔美康、福美康、众允、岭海。
目前,渔美康主要专注于动保和功能性饲料;福美康的核心是功能性饲料;众允更加聚焦于对虾产业链;而岭海则重点深耕鳜鱼和鲈鱼,特别是饲料鳜这一品种。
未来,随着渔美康子品牌、子公司或子集团的建立,业务分工将越来越细化。我们相信,这种精细化分工能更好地服务客户。
在整个市场的划分上,我们其实没有做严格的区域限制。我认为水产行业的体量足够庞大,关键在于谁能够更好地服务客户,谁就应该获得更好的发展。因此,在同一个市场内,不同的品牌体系是可以存在良性竞争的。
这种竞争之所以可行,核心在于产品结构和专业定位的差异。例如,渔美康在动保领域的影响力和认可度是其他品牌难以竞争的,客户在动保产品上更倾向于选择渔美康;而在功能性饲料和普通饲料方面,客户可能更愿意选择福美康或众允的产品。对于对虾养殖户来说,未来当众允打通苗种、动保、饲料,乃至加工和贸易环节,形成完整的对虾产业链闭环时,选择众允作为综合供应商将更具吸引力。
同理,在鳜鱼(特别是饲料鳜)及鲈鱼领域,岭海致力于打造涵盖苗种、养殖技术、检测、供应链、成鱼收购、贸易及深加工的全产业链体系。这样一个能够提供鳜鱼养殖全产业链专业服务的供应商平台,就自然会成为养殖户的首选。因为养殖户需要的是一个专业的、全方位的解决方案提供商,而不仅仅是单独挑选某个产品。
腾氏水产商务网:随着几大体系品牌的落地,渔美康的全产业链赋能逻辑,是否已形成闭环?
刘绍春:坦白说,我们暂时还未真正考虑“全产业链”。以企业有限的人力、物力、财力和资源,要为一个品种构建完整的产业链赋能体系是极其困难的。事实上,没有任何一家企业能真正做到全产业链——即便是今天的行业巨头们,也未能完全解决活鱼运输流通等难题,尤其在农牧行业的流通加工环节,更是挑战巨大。我们希望依托自身的资源,竭尽全力去做更多实事,尽可能为养殖本身赋能。做得越多,客户黏性就越强,客户黏性越强,企业根基才越稳固。
绝不能为了赚钱而盲目扩张业务板块,一旦企业抱着这种动机去涉足多个领域,就会面临巨大的风险。
因此,“全产业链”这个定位和标签,并不适合渔美康。
腾氏水产商务网:未来,像渔美康这样以不同的体系品牌去运作,是否会成为行业未来的方向?
刘绍春:这很难一概而论。每个企业的定位和发展逻辑都具有其独特性。关键在于企业自身要找准定位,究竟是做商业赋能、技术赋能,还是研发产品赋能?
对渔美康而言,我们更坚定地选择后者,成为农牧行业的技术提供者和优质商品供应企业,而非商业平台型企业。我们企业创立之初的使命是,做中国水产养殖技术的领军企业。
曾经,在传统养殖技术相对落后的时候,养殖户甚至依赖烧香拜佛祈求好收成。我们的目标是帮助养殖户建立科学的养殖习惯,摆脱对经验、个别专家或偶然性成功的迷信,推动水产养殖走向科学化、流程化和规范化。这正是渔美康的核心定位和持续努力的方向。
腾氏水产商务网:请刘总裁为行业送上寄语与展望。
刘绍春:现在可以说是黎明前的黑暗。我们不要总想着过去十年生意似乎很轻松、很好做的日子。如今生意难做,一方面是竞争加剧,头部企业越来越壮大,另一方面是存量市场在萎缩。但我们要看到,正因为水产行业的空间足够大,舞台足够广阔,需要解决的问题依然有很多。只要每个企业都能真正沉下心来,把技术打磨好、把产品做扎实、把团队培养强,就一定能够生存得很好,甚至发展得更好。
我们要有足够的自信。这种自信,应该来源于我们在行业中钻研了多少技术、打造了多少好产品,培养了多少优秀人才;而不是来源于过去多么会赚钱、赚了多少钱。我相信,只要坚持这个方向,每个企业都会拥有光明的未来。中国的水产业都还蕴藏着巨大的发展空间和辉煌的平台,足够我们去努力、去发挥!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