亩产2440斤!这塘试验虾“刷屏”均安养虾圈

来源:腾氏水产商务网 时间:2025-10-28 16:48:02 查看:

“明明做好清塘工作了,为什么虾苗一下塘就掉苗?”


“今年塘塘都是弧菌、孢子虫,越用药越难养。”


“今年产量都不高,也就1000斤左右。”


——以上是顺德均安土塘养殖户的真实声音。今年顺德均安土塘中造虾养殖,受弧菌、孢子虫等病害影响,当地养殖成功率不足4成,亩产仅1000斤左右。在这一困境之下,鲁安消用一塘亩产2440斤的高产虾,打破今年中造养不出虾的“魔咒”,为行业提供了可复制的“高产”方案。


一次“借塘”试验,能否答好养虾这道难题?


“许多养殖户在放苗15天左右爆发孢子虫,导致排塘,养殖中后期爆发弧菌,因此整体养殖成功率不足4成。”郑岩向笔者透露道。


2c93a20b743933d82de9f1a22c0d861b.png


当地一位土塘养殖的虾农——坚哥,这两年养虾饱受孢子虫、虹彩病毒、高致病性弧菌病害问题困扰,他表示,这几年养虾,一直没有什么利润。


一次机缘巧合,他在鲁安消的直营店结识了郑岩。交流中,郑岩表示:虾并不难养,而是细节管理没做到位。为了证实自己的观点,郑岩提议与坚哥合作养虾。


“他们说怎么预防,我们都照着做了,为什么发病了就说我们没做好呢?”带着疑惑,他决定答应郑岩的提议。在养殖期间,坚哥和周边的养殖户也经常去到塘口,与郑岩交流学习。


试验塘总面积4.3亩,8月9开始投苗,总投苗量33万尾,10月24日,试验塘清塘时,周边的养殖户都赶来观摩,想看看这位平时喜欢和大家讲技术理念的新手,究竟会不会养虾。


70天25头/斤,亩产2440斤


6f987a4896ed8eee0e7474a5da70e054.png


凌晨5点,当大地仍笼罩在静谧的夜色中,这处虾塘却已经开始忙碌起来,工人们正有序地将地笼放进塘口,准备捕获这批养殖仅70天规格就达25头/斤的“靓虾”。


据了解,这批虾总投喂量1.2万斤,清塘时虾的规格达22.3头/斤,卖价21元/斤,亩产2440斤,养殖成本仅9元/斤。这批虾出塘后都是供给各大超市,虾中看虾后,给出的价格比市场价高1元/斤“第二批虾出虾的时,才刚抓了500斤,虾中就找我商量,想第二天接着再装800斤。”郑岩自豪地说道。


这批虾采取下地笼方式分批起捕:10月8日(养殖60天)开始出第一批虾,规格30头/斤,卖价20.5元/斤,出虾量2000斤;10月19日(养殖70天)出第二批虾,规格达25头/斤,卖价21.5元/斤,出虾量3500斤。

3f7acaf52bc1f6d0f53c2de21cac44e8.png

养殖70天规格25头/斤的虾


在当地1000斤左右亩产的平均水平下,鲁安消却能创下70天出25头/斤,亩产2440斤的佳绩,令前来围观的养殖户无不称赞。


在出虾间隙,郑岩向养殖户提醒道:下地笼作业会搅动底泥,导致塘底残饵和粪便进入水体,大幅增加对虾染病风险。因此每次下地笼起虾后,需要全塘泼洒二氧化氯进行消杀,预防虾发病。


做好“提前改底”,弧菌、孢子虫不再是难题


d7c38a6fb44f376169c11269c51fa9b6.jpg

鲁安消技术员王洲(左)和鲁安消华南区负责人郑岩(右)


“我们之所以能把虾养成功,就是把别人容易忽略的细节,一个个地狠抓到位了。”郑岩说道。


今年,顺德均安虾农养虾面临的最大威胁是孢子虫,它的潜伏期长,一旦前期清塘时不细致观察,未发现问题,等到病害发生,往往已无力回天了。


对于养殖全程的管理,他建议,养殖期间共进行12-13次改底:


1、虾苗下塘后15天内稳定水体Ph值,下塘后10天左右进行一次弧菌检测,并做好肝肠的保健工作。


2、前期(30天内):投喂量较少,改底频率7-10天/次。首次改底须使用生物底改,第二次开始再使用25%的过硫,这样能有效分解残饵、粪便,并稳定塘口水质。


3、中后期(30天后):随着投喂量加大,容易出现水体浑浊以及pH值偏低的问题,改底频率可增至5天/次,并转为使用高铁酸钾。


4、全程定期使用鲁安消50%过硫,每斤对应一亩水体。一旦检测出弧菌,立即搭配增氧剂在夜间使用,即可有效抑制。

d746878169e2d6bbccfe2bd01e2bf77c.png


鲁安消方案的成功实践,彻底颠覆了传统土塘养殖中对孢子虫与弧菌防治的固有认知,更让大家认识到:土塘养虾的未来,不在于“病来用药”,而在于“未病先防”;不在于依赖经验,而在于细节执行。


Copyright © 腾氏水产商务网 粤ICP备2022082872号
网站声明:站内转载或引用文章若涉及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删除

粤公网安备 4408010200016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