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腾氏水产商务网 时间:2025-04-03 10:13:08 查看:
从2019年至今,“春瘟”一直是水产养殖中最凶险、最头疼的问题。无论是四大家鱼还是特种鱼,一旦爆发“春瘟”,往往都难以幸免,给养殖户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春瘟”带来的血的教训,给予行业深刻的思考,以及养殖观念的提升,倒逼养殖从业者对各个环节进行查漏补缺,积极应对。
这些年经过一轮又一轮的洗礼,大多数养殖户对“春瘟”问题逐渐形成共识。那就是只有修炼好“内功”,构建系统性防控体系,才能抵御来自天气、环境等的外部冲击。
在应对“春瘟”这一困扰行业多年的难题上,武汉华扬动物保健集团(简称“华扬动保”)已经做了超过六年的努力,到现在越来越得心应手,也有越来越多的养殖户愿意跟着华扬走。
华扬动保以“越冬保命”“开春保命”的创新方案破局,得到养殖端的认可与推崇,因华扬动保“双保方案”而受益的养殖户数不胜数。
如今华扬动保根据当前形势,肩负时代使命,启动“优苗计划”,将防控关口前移至种苗阶段,让病害扼杀在摇篮里,从而有效预防“春瘟”。
近日,腾氏水产商务网特邀采访到了华扬动保高级工程师王明闯,请他为我们阐述华扬动保这六年来在应对“春瘟”问题上所做的工作以及成果总结。
“春瘟”形势依然严峻
“春瘟”一直是春季难以避免的棘手的病害问题,这一问题也已经困扰养殖户许多年。而“春瘟”的发生以及严重程度,与天气、水温等因素密切相关。尤其是升温之后大降温,例如“倒春寒”天气,极有可能诱发一场大面积的“春瘟”。
早在今年的2月份,部分越冬塘口的黄颡规格苗、商品鱼,已经发现有黄身、烂嘴、水霉、红头、出血等典型病症;而部分区域的叉尾鮰在越冬过程中,以及在早春时节,同样爆发出严重的病害问题,甚至一口塘每天能死鱼2000~3000尾。
叉尾鮰的病症还是以肠道问题为主,表现为套肠、胃出血、水霉等症状;草鱼的发病问题也比较严峻,但会比前些年好一点,主要表现为烂身、出血、眼眶红肿等问题。
在南方,凭借天然的地理气候优势,“春瘟”的表现不是那么明显。不过一旦经历气温剧烈变化,也会有部分体弱的鱼发病死亡,而死亡原因大部分是因为贫血。
开春时节,养殖鱼类的造血功能尚未恢复,但由于吃料、活动量加大、脏器功能修复等,血液供应严重短缺,让鱼的体质大幅下降,极易发病。
此外,外环境也是造成“春瘟”的主因之一。特别是无鳞鱼池塘因为水体过肥而出现溶氧过饱和、pH过高等,再与体弱、贫血、脱粘等问题内外夹击,造成年复一年的“春瘟”问题。
经过这么多年“春瘟”问题的大洗牌,现在大多数养殖户都会主动去做预防工作。“春瘟”对于转变观念、改善模式、强化管理的养殖户而言,还是能够有效应对的。比如那些跟着华扬走,做好“越冬保命”“开春保命”的养殖户,春瘟已不再是个棘手的问题。
不过还有一部分养殖户,没有采取应对“春瘟”的系统方案,那么他们在开春阶段就非常被动。
我们相信在未来几年,“春瘟”问题终将因为从业者的更迭和理念的换代而彻底消除。
华扬动保破解“春瘟”魔咒
华扬动保这些年在“春瘟”问题上做了不少工作,包括研究病理、研发产品以及探索解决方案等。
记得2019年开春的时候,四川地区的草鱼率先爆发鱼瘟。当时行业普遍从病原和环境入手,比如霉菌、寄生虫、暖冬等,但都没抓住核心问题,无法根本性解决鱼瘟。
而华扬动保在那时就坚定不移地提出:“春瘟”并不一定是病原问题,大部分是鱼体代谢障碍问题。
我们早在2015年就遇到过“春瘟”,只不过是在网箱养殖的环境当中,当时也遭受了严重的经济损失。后来经过复盘以及细致的探索,我们突破了网箱黄颡鱼安全越冬的行业难题。这在当时的两广黄颡鱼养殖地区,几乎是一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对抗鱼瘟,我们重点关注鱼体本身,从解决鱼体代谢障碍问题入手,最终顺利攻克难关。越冬开春之后,黄颡成品鱼并没有出现眼眶红肿、体表溃烂、烂嘴、水霉、虫害等情况,甚至越冬过后鱼体也没有瘦身。
正是因为有早些年成功的实践经验,华扬动保才从一开始就坚定的把“春瘟”的核心问题视为代谢问题。令人欣慰的是,最近两三年,许多行业同仁以及专家学者、科研院所等都已接纳这一观点。
近年来,通过华扬动保健康评估中心的大量检测样本显示,目前在多个养殖品种上检测到了特定的病毒,各大养殖区域无一幸免。
我们希望通过病毒检测,指导病毒性疾病防控,做到精准检测,提前防控。在未感染病毒的时候,建议及时使用华扬®增免泰3-4个周期;在感染病毒,CT值为20-30时,建议立刻使用华扬®康立泰2个周期。
至于是病毒在最近几年集中爆发?还是因为主动分筛检测才发现了相关病毒?这已经无从考证。
现实情况是——病毒增殖必然会加重代谢问题。其实如果鱼没有代谢问题,体质强健,即使受到病毒感染也有机会存活,也会有相对充分的时间去抗衡,等水温有效上升就能渡过危险期;如果鱼体代谢水平低下,机体抵抗力差,一旦感染病毒就会非常凶险,就连气温的波动都承受不了。以上论述,就是“春瘟”问题的本质。
这里需要强调的是,“春瘟”并不是春天才出现的,它一定是越冬之前问题的延续。
在越冬前后,如果对比同一批鱼的血细胞状态,就不难发现差距巨大。鱼体的血细胞是有寿命的,在代谢障碍条件下凋亡的速度很快,开春之后鱼体基本的造血功能迟迟无法恢复!
鱼体各项机能的复苏必须以充沛的造血和供血为前提,悲惨的现实是——绝大多数越冬鱼的鱼体却处在严重贫血的状态。开春时节水温的陡升陡降,会导致本就虚弱的鱼体造血功能还要急剧减退,鱼只能是“九死一生,听天由命”。
华扬动保在应对“春瘟”上有相当多的经典成功案例。例如在湖北鄂州的黄颡鱼养殖群体,全程使用华扬动保方案,越冬开春几乎无压力,养出的鱼普遍达到无抗标准,深得北方流通商的赞赏。
而广东云浮的一群水产人,这几年转养黄颡鱼,全面使用华扬动保的方案,黄颡鱼养殖过程非常顺利,而且长速快、成本奇低、效益丰厚。
“双保”方案提前干预
华扬动保精准抓住“春瘟”的发病原理,提前干预,提出“越冬保命”“开春保命”行动。
即在入冬前的10~20天时间,把鱼体代谢水平调整到最佳状态,并在越冬阶段保证水体清新,同时在冬季天气好时保持适量投喂,开春当水温达到10℃时就能顺利开口。
此外,我们建议开春阶段水体不宜过肥。一旦过肥、过浓,后期pH值就容易爆表,这对于开春的鱼来说将是一种煎熬。
在鱼体方面,当水温达到10℃时要开始驯料,开启华扬动保“开春保命”的相关操作——以华扬®应激宁Ⅲ型为主的核心产品方案,调理鱼体、恢复体质。
其实开春时鱼并不需要过量的投喂,重点是让存塘鱼持续有效摄入能够促进鱼体代谢、修复鱼体机能的华扬动保产品,并坚持投喂10~20天时间。以内服为核心,就能最大限度的安全渡过气温上升的关键期。如果只是单纯投料并且粗暴投喂,那就只会伤害鱼的肠道和消化系统。
“开春保命”的核心点并不是多吃多长、早吃早长,而是要趁气温回升之前,给鱼充分的时间调理好身体状态,当然前提是水环境不能造成干扰。
我们计算过湖北地区从开春到气温稳定不降,要经历至少17次的强烈震荡,而每一次强烈的温差变化对鱼都是一次考验,这就需要提前给鱼进行内服强化,用华扬动保成熟的方案把鱼在开春过程所遭受到的损伤降到最低。
除了“越冬保命”“开春保命”行动,华扬动保在2024年正式提出“优苗计划”。实际上,所有养殖户都会面临苗种质量不稳定的问题,而最痛苦的就是大型养殖场。
就拿鮰鱼苗来说,鮰鱼最弱的就是肠道,但是不少小苗场用的却是低质低价的投入品,导致鮰鱼在苗期肠道就被严重摧残。
好苗不愁销,溢价1.5~2元/斤也有人要
华扬动保之所以要提出“优苗计划”,最大的原因就是要追溯到养殖的源头,从苗种质量抓起,把病害扼杀在摇篮里。
这两年,我们尝试培育过鮰鱼、黄颡鱼、牛蛙、鳜鱼、鲈鱼等苗种,在“以鱼为本”原则的指导下,充分尊重鱼苗,匹配优质饲料,充分践行健康养殖华扬动保方案,精心呵护每一条苗种健康生长。其中我们培育的免疫鮰鱼苗,受到规模养殖基地的热捧,经过剖检、镜检、药残、肌肉组织等检测后,高出市场价2元/斤的价格采购。
“优苗计划”并不神秘,针对炮头苗、中等苗,在强化内服调理的基础上,我们会以温和的方式,按照正常的生长节奏耐心培育;针对中下等的鱼苗,我们会通过使用华扬®肽·助生长,促进生长,激发鱼苗生长潜能。在鱼苗免疫系统成熟之后,我们还会全面使用华扬®增免泰,增强鱼体免疫,减少病毒感染。
在苗种培育过程中,我们还实现了规模化条件下全程0杀虫药的突破。淘汰杀虫剂,是苗种质量最基本的保障。
同时,我们发现营养需求得到满足,生长基础打牢之后,鱼苗长速更快、成活率高、成本更低。
华扬动保深耕水产行业 20 余载,对水产领域有着极为深刻的认知与感悟。华扬动保推出 “优苗计划”,旨在引导整个行业关注苗种问题,期待各方能群策群力,共同推动种质提升。一旦苗种质量得到提升,水产行业必将迎来革命性的进步。
优苗计划,群策群力,欢迎交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