虹彩病毒致死率超60%!养殖业的噩梦能否终结?三仪全新技术带来突破性解决方案

来源:腾氏水产商务网 时间:2024-06-13 17:16:20 查看:


近年来,水产养殖业进入了前所未有的寒冬期。除了市场行情低迷,更令人担忧的是病害频发,养殖风险不断加大。例如,罗氏沼虾、鳜鱼、加州鲈等品种深受虹彩病毒的重创,其发病快、传染性强,死亡率高达60%以上,给养殖业造成巨大经济损失,令众多养殖户谈之色变。


在传统认知中,绝大多数病毒病一旦发病,通常被视为无药可治,短短几天内即可导致大量死亡。然而,大连三仪集团常务副总裁郭晓辉在采访中自信地表示:“从过去到现在,很多养殖户都认为病毒性疾病如虹彩病毒是无法治疗的,我认为病毒确实难以治疗,但不代表治不了。”


三仪集团作为生物技术领域的先行者,凭借深厚的技术积累与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自涉足水产以来,始终站在行业前沿,精准把握市场需求,研发的产品以高效、安全的特性赢得了市场和养殖户的广泛赞誉。面对病毒性疾病的来势汹汹,三仪集团再度发力,推出了革新性的产品——“排疫肽”,自上市以来便受到市场的热烈欢迎。


那么,这款新产品究竟有哪些独到之处?它又是如何实现降本增效的?带着这些疑问,腾氏水产商务网采访了郭晓辉,为我们揭秘三仪最新的技术突破与解决方案,深入了解这些创新成果。


4a4d3a013b886baa39b1cef52b9e7103.png

大连三仪集团常务副总裁郭晓辉


暴利时代已过去,对虾行情更趋向稳定


腾氏水产商务网:去年对虾、加州鲈等大多数养殖品种陷入罕见的低迷行情,对于市场行情的变化趋势,您是如何看待的?


郭晓辉:三仪最开始是做畜禽的,在畜禽行业深耕多年,现在看待市场行情的变化更多是以平和、坦然的态度。确实,去年南美白对虾行业,遭遇了罕见的低谷期,但我认为这只是众多行业的一个缩影。畜禽行业如养猪,若以4-5年为一个周期,其表现也是亏损一年,盈利一年,剩下的时间可能只是保本。而养牛业在去年同样遭遇了价格暴跌,大多数养殖户都亏损,这情景颇为异常。


我认为,去年市场的异常表现不应被视为常年的参考指标,毕竟这是因为经历了三年疫情导致整体经济下滑,对全社会消费能力产生了剧烈冲击,从而引发了水产品价格的持续回落。这种现象极为特殊。


值得庆幸的是,从去年第三季度起,随着经济回暖与消费回升,部分养殖品种的价格已显现了上升趋势。因此,我对未来对虾市场行情持乐观态度。虽然对虾的利润很难恢复成昔日的暴利,但会逐步恢复正常水平,短期内甚至可能还会出现小幅度的亏损,但这恰是行业发展和成熟的必经阶段。对于这种变化,我建议从业者应当以积极的心态去面对。


腾氏水产商务网:那么,针对对虾等养殖品种持续的市场低迷,三仪有哪些提质增效的建议?


郭晓辉:随着行业的日益成熟,任何一个养殖品种的利润都会逐渐回归到正常水平,而不会永远保持暴利。因为一旦大家看到盈利可观,纷纷进入市场,养殖量就会迅速扩大,导致供需失衡,最终价格回落。


养虾行业要在提质增效方面取得进展,我建议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一是品种多样化。鉴于单一品种如南美白对虾市场的不稳定性,应适当调整养殖品种,来增加养殖效率。可选择其他有潜力的品种,比如罗氏沼虾、金刚虾,或利用小棚技术养殖高价值的花虾等;


二是科学化管理。养殖户可通过提升养殖水平、精准投喂、疾病防控等措施来提高产量,这是提升效率的关键路径;


三是成本控制与优化。在现有养殖模式中挖掘成本节约的潜力,每一环节的成本削减都将直接转化为利润的增加。

腾氏水产商务网:面对2024年的水产市场,三仪集团在该领域有何战略部署,并且带来了哪些创新性产品?


郭晓辉:2024年,三仪集团将在水产板块持续深化布局,重点关注技术创新,以解决行业痛点为目标。我们推出了三款创新产品,是为了促进水产养殖业的健康与高效发展。首先是“速清泡”,这款新型泡沫清洗消毒剂专门针对工厂化水泥池和高位池,集清洗与消毒于一身,病毒和细菌的杀灭率高达100%,能有效减少病原微生物带来的风险;其次是“早上好”,这款产品是为了解决外塘或沿海地区普遍存在的蓝藻过度繁殖问题,能有效控制蓝藻生长,维持水体的生态平衡;最后是“排疫肽”,这是一款近期销量很好的抗病毒产品,一经推出便受到市场的热烈反响。


病毒性疾病肆虐,三仪携“排疫肽”新品力挽狂澜


腾氏水产商务网:据了解,今年水产养殖中的病毒性疾病形势较严峻,能否请您概述一下目前的情况?


郭晓辉:是的,开年后我们便开始走访市场,发现今年的病毒确实比较严重。特别是这段时间,病毒性疾病非常高发,尤其在鳜鱼上,常见的有虹彩病毒、弹状病毒和神经性脾肾坏死病毒。


随着罗氏沼虾养殖量的不断扩大,十足目虹彩病毒成为主要的病害问题,其次是金刚虾的白斑病毒,这两种病毒在广西和湛江地区非常普遍,也会导致较高的排塘率。此外,海南地区的石斑鱼养殖也受到虹彩病毒的严重影响,这些情况不容忽视。


腾氏水产商务网:虹彩病毒被视为水产养殖的“梦魇”,且无法治疗,三仪集团是如何打破传统认知,实现技术突破的?


郭晓辉:从过去到现在,很多养殖户都认为病毒性疾病如虹彩病毒是无法治疗的,我认为病毒确实难以治疗,但不代表治不了。三仪针对病毒性疾病研发并推出了“排疫肽”。我们总是在说提高机体的免疫力和抗病毒能力,但什么才是鱼虾的免疫力呢?


我们认为鱼的免疫力有三个层面。第一个是病毒和细菌要入侵机体,必须通过肠道、表皮或者腮部受损后才能进入体内,这就是所谓的黏膜免疫屏障。鱼的肠道和表皮、鳃部,除了具有物理屏障功能外,还会产生粘液,含有一些防卫素、溶菌酶、抗体等免疫分子,如果表皮或肠道完好,病毒和细菌入侵的概率就会大幅降低,养殖动物就不容易感染。针对鱼的肠道黏膜和表皮、腮部的黏膜免疫屏障,我们研发出了“EGF”。


其次,针对鱼类的第二层免疫系统,即由胸腺、脾脏、肾脏、淋巴结等免疫器官产生的非特异性免疫细胞,比如B细胞、T细胞、单核巨噬细胞、树突细胞、肥大细胞、NC细胞等,都具有直接对抗病毒、细菌的能力;


第三道免疫屏障就是机体在外界抗原(野毒或者疫苗)感染后,机体的免疫系统做出一系列免疫应答反应后产生的特异性抗体(IgM)和诸多细胞因子(干扰素、白细胞介素等)。这是机体特异性免疫应答反应,对特定病原具有更强的针对性。


遗憾的是虾的结构比鱼更低级,根本没有上述的这些免疫器官,所以虾就缺乏相应的特异性免疫。


面对免疫系统低级的情况下,我们如何将这些免疫力在体外实现这种转化?我们创新性采用了跨物种间的抗体克隆技术。通过将虾类感染的虹彩病毒接种至小鼠、兔子等哺乳动物,利用这些哺乳动物免疫系统发达的特点,提取相应的特异性抗体,并成功的在实验室提取、克隆、表达了这些抗体。通过口服拌料方式将这些抗体应用在虾类,实现直接中和病毒、提高免疫力的效果,从而达到直接抗病毒的目的。

腾氏水产商务网:这项技术听起来非常先进,目前三仪取得了哪些进展?


郭晓辉:目前,我们不仅成功表达了鱼的I型和II型干扰素、白细胞介素等关键免疫因子,还完成了对虾的白斑病毒、十足目虹彩病毒、大口黑鲈虹彩病毒及弹状病毒等特异性抗体的体外表达。这些技术储备转换成了“排疫肽”这款产品,为水产养殖业提供了一种全新的病毒性疾病解决方案。同时,也标志着我们在抗病毒治疗技术上的重大革新。


腾氏水产商务网:相比市面上常见的中药,“排疫肽”有哪些独特之处?



郭晓辉:中医理论中没有病毒和细菌的概念,它们统称为“外邪”。中医讲究“扶正祛邪”,认为无论是人、动物还是鱼,当机体免疫系统或某些器官功能不正常时,免疫力下降,“外邪”才会入侵。这意味着当鱼虾的免疫力下降或受到应激时,病原微生物就会入侵体内,才会导致发病。


中药是通过提升机体的“正气”,即免疫力,来对抗和消灭细菌和病毒。相比之下,“排疫肽”不仅通过白细胞介素提高鱼虾的免疫力,还加入了干扰素和特异性抗体,这些成分能够直接对抗病毒,并将它们杀灭掉,能有效降低病毒载量。


我们这项技术一方面控制和降低体内的病毒载量,另一方面又提高鱼虾自身的免疫力。这种双管齐下的方法,让“排疫肽”在治疗和预防病毒性疾病方面比中药更加明确和有效。


4d51e36fc82e701237132c48deb9f99a.png


以用户需求为导向,以技术创新解决行业痛点难题


腾氏水产商务网:能否谈一下“排疫肽”上市以来的实际应用效果及市场反馈如何?


郭晓辉:“排疫肽”自去年11月中旬上市以来,在鱼和虾上都取得了显著的治疗效果,特别是在鳜鱼、鲈鱼、南美白对虾和金刚虾上,治疗效果非常显著。例如,我们有一份关于加州鲈鱼感染大口黑鲈虹彩病毒和蛙虹彩病毒的案例,这两种病毒都是双阳性。但通过连续6天使用“排疫肽”的治疗后,等再次检测时,这两个病毒都转阴性了,鱼的死亡率和采食量也得到了显著改善。


目前,不论是在南北白对虾的白斑病毒、虹彩病毒,还是在罗氏沼虾的虹彩病毒上,都有成功案例。前段时间,漳州的一位经销商反馈说,他的一个罗氏沼虾塘,在投苗40天后检测出了虹彩病毒8次方,但经过2-3天的治疗后,死亡完全控制住了,虾的采食量也迅速恢复到正常水平。


此外,在湛江一客户养了12口高位池的斑节虾。去年10月份当周边的虾塘出现白斑病毒时,他的虾也出现了症状,但他及时用了“排疫肽”+“EGF”后,虾就停止发病了。从去年12月到现在,周边很多虾塘都发病了,但他的塘口至今无一发病,对我们的产品效果十分认可。


当然,我们也主张“防大于治”,但首先需要证明,我们的产品具有明确的治疗功能,客户才会用来预防,否则就是花冤枉钱。


腾氏水产商务网:自三仪进入水产行业以来,仅专注于新技术与功能性产品的研发,而常规产品没有,这背后的经营理念是什么?三仪又是如何承担社会责任的?



郭晓辉:虽然目前市场行情不好,但关键还是取决与养殖是否成功。比如广西的外塘成本大概只有10元/斤,仍有一定的利润空间。关键问题是病害太多,今年自然灾害频繁,经常下雨导致孢子虫发病率达到90%以上。此外,白斑病毒也在流行,一旦检测出,排塘率极高。这些病害的问题成为制约养殖户经济效益的关键性因素,让我们更深刻地认识到一款好产品的重要性。


自进入水产行业以来的两年间,我们不断推出创新产品,从最初的“EGF”到现在已经推出了9款产品。每一款产品都是我们紧密围绕市场上的痛点和难点研发的。我们坚信,真正的技术创新应当直接服务于终端用户,即帮助养殖户有效应对这些棘手的病害问题,减少损耗来提高成功率,实现降本增效。这样的技术与产品才具备真正的生命力和市场竞争力,是我们一直坚守的理念。


此外,三仪认识到,企业的发展与社会的福祉是相互依存的。我们致力于构建一个健康、可持续的产业生态系统,让经销商通过提供专业服务获得合理回报,员工享有稳定的工作和收入,企业自身也能积累资源进行持续的研发投入和技术创新。这种良性循环不仅支撑企业的长期发展,也为社会稳定和经济增长做出贡献。



Copyright © 腾氏水产商务网 粤ICP备2022082872号
网站声明:站内转载或引用文章若涉及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删除

粤公网安备 44080102000161号